访问 700 多个实验和课程

Google Cloud 基礎知識:開始使用 Compute Engine (Azure)

实验 25 分钟 universal_currency_alt 5 积分 show_chart 入门级
info 此实验可能会提供 AI 工具来支持您学习。
访问 700 多个实验和课程

身為熟悉 Azure 的雲端專業人員,您勢必知道多層架構設計包含運算層,而運算層設計通常包含虛擬機器 (VM)。設定 VM 時有一些事項必須考量,以下列舉幾點供您參考:

  • 如何透過圖形介面建立及部署 VM?
  • 如何安全連至 VM?
  • 如何讓執行個體能夠相互通訊?

在 Azure 中,組織會透過 Cloud Shell 介面,以程式輔助的方式部署 Azure VM 執行個體。VM 執行個體也可透過 Azure 入口網站部署。

如要連至 VM,必須搭配管理員密碼使用 RDP。如果是 Linux 執行個體,也能使用金鑰組,透過安全殼層 (SSH) 建立安全連線。

如要讓執行個體能夠相互通訊,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路由表格中提供合適的定義,將執行個體放置於同一個虛擬私有雲,藉此允許子網路之間的流量往來。

圖表

現在您將學習如何透過 Google Cloud 控制台和指令列介面 (CLI) 建立 VM,接著讓 VM 能夠相互通訊,藉此在 Google Cloud 建立類似的架構。

總覽

在本實驗室中,您將建立虛擬機器 (VM) 並連至這些 VM,以及在執行個體之間建立連線。

目標

在本實驗室中,您將瞭解如何執行下列工作:

  • 透過 Google Cloud 控制台建立 Compute Engine 虛擬機器。
  • 透過 gcloud 指令列介面建立 Compute Engine 虛擬機器。
  • 在兩個執行個體之間建立連線。

工作 1:登入 Google Cloud 控制台

在每個研究室中,您都能在固定時間內免付費建立新的 Google Cloud 專案,並使用一組資源。

  1. 請透過無痕式視窗登入 Qwiklabs。

  2. 請記下研究室的存取時間 (例如 1:15:00),並確保自己能在時間限制內完成作業。
    研究室不提供暫停功能。如有需要,您可以重新開始,但原先的進度恕無法保留。

  3. 準備就緒後,請按一下「Start lab」

  4. 請記下研究室憑證 (使用者名稱密碼),這組資訊將用於登入 Google Cloud 控制台。

  5. 按一下「Open Google Console」

  6. 按一下「Use another account」,然後複製這個研究室的憑證,並貼入提示訊息。
    如果使用其他憑證,系統會顯示錯誤或向您收取費用

  7. 接受條款,然後略過資源復原頁面。

工作 2:透過 Cloud 控制台建立虛擬機器

  1. 依序點選「導覽選單」圖示 導覽選單 >「Compute Engine」>「VM 執行個體」
  2. 點選「建立執行個體」
  3. 在「建立執行個體」頁面上,「名稱」欄位請輸入 my-vm-1
  4. 至於「區域」和「可用區」,請選取 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指派的區域和可用區。
  5. 接受「機器類型」的預設值。
  6. 在「開機磁碟」部分,如果「映像檔」並非顯示「Debian GNU/Linux 11 (bullseye)」,請按一下「變更」並選擇「Debian GNU/Linux 11 (bullseye)」
  7. 保留「身分及 API 存取權」的預設值。
  8. 在「防火牆」設定,點選「允許 HTTP 流量」
  9. 其他的預設值都不用修改。
  10. 如要建立並啟動 VM,請點選「建立」
注意:VM 可能需要約兩分鐘才會啟動並全面運作。

點選「Check my progress」,確認目標已達成。 透過 Cloud 控制台建立虛擬機器

工作 3:透過 gcloud 指令列建立虛擬機器

  1. 在 Cloud 控制台右上方的工具列中,點選「啟用 Cloud Shell」按鈕 Cloud Shell 圖示

  2. 點選「繼續」

  3. 如要讓系統列出 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為您指派的區域中的所有可用區,請輸入 gcloud compute zones list | grep (這只是指令的一部分),後面加上 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或講師為您指派的區域。

    完整的指令如下所示:

    gcloud compute zones list | grep {{{ project_0.default_region| "Region" }}}
  4. 選擇清單中的某個可用區,但不要選擇 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為您指派的可用區。舉例來說,如果 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為您指派的是 區域和 可用區,您或許可以選擇 這個可用區。

  5. 如要將預設可用區設為剛才選擇的項目,請輸入 gcloud config set compute/zone 這個部分,後面加上您選擇的可用區。

    完整的指令如下所示:

    gcloud config set compute/zone {{{ project_0.default_zone_2| "Zone 2" }}}
  6. 執行下列指令,以便在該可用區建立名為 my-vm-2 的 VM 執行個體: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my-vm-2" \ --machine-type "e2-medium" \ --image-project "debian-cloud" \ --image-family "debian-11" \ --subnet "default"
注意:VM 可能需要約兩分鐘才會啟動並全面運作。
  1. 執行下列指令以關閉 Cloud Shell:

    exit

點選「Check my progress」,確認目標已達成。 透過 gcloud 指令列建立虛擬機器

工作 4:在 VM 執行個體之間建立連線

  1. 依序點選「導覽選單」圖示 >「Compute Engine」>「VM 執行個體」

    頁面上會顯示您建立的兩個 VM 執行個體,兩者分別位於不同的可用區。

    請注意,這兩個執行個體的內部 IP 位址前三個位元組相同,而且即使位於不同可用區,兩者在 Google Cloud 虛擬私有雲中還是位於同一個子網路。

  2. 如要在 my-vm-2 執行個體開啟命令提示字元,請在「VM 執行個體」清單中找到這個執行個體,然後點選該列的「SSH」

  3. 使用 ping 指令確認 my-vm-2 能透過網路連上 my-vm-1

    ping my-vm-1.{{{ project_0.default_zone| "Zone 1" }}}

    請注意,ping 指令的輸出內容會顯示 my-vm-1 的完整主機名稱為 my-vm-1..c.PROJECT_ID.internal,其中 PROJECT_ID 是您的 Google Cloud Platform 專案名稱。Cloud 控制台會自動針對 VM 執行個體的內部 IP 位址,提供網域名稱服務 (DNS) 解析。

  4. 按下 Ctrl+C 鍵,取消 ping 指令。

  5. 回到 Cloud 控制台分頁。

  6. 在「VM 執行個體」清單中找到「my-vm-1」,然後點選該列的「SSH」

  7. 透過 my-vm-1 的命令提示字元,安裝 Nginx 網路伺服器:

    sudo apt-get install nginx-light -y
  8. 使用 nano 文字編輯器,將自訂訊息加入該網路伺服器的首頁:

    sudo nano /var/www/html/index.nginx-debian.html
  9. 使用方向鍵,將游標移到 h1 標頭正下方那一行,然後新增類似下列內容的文字,並將 YOUR_NAME 改成您的名字:

    Hi from YOUR_NAME
  10. 依序按下 Ctrl+OEnter 鍵,儲存編輯過的檔案,然後按下 Ctrl+X 鍵,退出 nano 文字編輯器。

  11. 確定網路伺服器正常顯示您的新頁面。請在 my-vm-1 的命令提示字元中,執行下列指令:

    curl http://localhost/

    系統會回覆網路伺服器首頁的 HTML 原始碼,包括自訂文字那一行。

  12. 回到 my-vm-2 的命令提示字元。

  13. 如要確認 my-vm-2 能連上 my-vm-1 中的網路伺服器,請在 my-vm-2 的命令提示字元執行下列指令:

    curl http://my-vm-1.{{{ project_0.default_zone| "Zone 1" }}}/

    系統會再次回覆網路伺服器首頁的 HTML 原始碼,包括自訂文字那一行。

  14. 依序點選「導覽選單」圖示 >「Compute Engine」>「VM 執行個體」

  15. 複製 my-vm-1 的外部 IP 位址,然後貼至新瀏覽器分頁的網址列。

您就會看到網路伺服器的首頁,包括自訂文字。

注意:建立 my-vm-1 VM 執行個體時,如果忘了點選「允許 HTTP 流量」,您就無法連上網路伺服器首頁。您可以新增防火牆規則,允許流量傳入執行個體。雖然這部分不在本課程的涵蓋範圍內,但還是供您參考。

恭喜!

在本實驗室中,您在兩個不同的可用區中建立了虛擬機器 (VM) 執行個體,然後透過連線偵測 (ping)、SSH 和 HTTP 連至這些執行個體。

Azure 和 Google Cloud 在虛擬機器 (VM) 的建立上有相似之處。在這兩個平台上,都可以透過程式輔助及圖形介面部署 VM 執行個體。

在 Azure 中,您可以透過 Azure 入口網站和 Azure CloudShell 來建立和部署 VM。

在 Google Cloud 中,您可以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和 Cloud Shell 來執行上述作業。

透過這些介面,您可以選擇部署 Google Compute Engine VM 執行個體時要使用的特性和功能。區域、可用區、作業系統 (OS) 和防火牆設定都可以選擇。

為了減輕設定管理負擔,VM 必須設置於同一個子網路中,這樣 VM 之間就能相互辨識。

Google Compute Engine 和 Azure 虛擬機器分別為 Google Cloud 和 Azure 的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 產品。現在您已充分瞭解 Compute Engine,接著來看看 Compute Engine 和 Azure 虛擬機器之間的主要異同處:

相似處:

  • Google Cloud 和 Azure 都提供虛擬機器 (VM),且能輕鬆快速啟動。
  • 這兩個服務都能根據需求,輕鬆快速地擴充或縮減資源。
  • 這兩個服務都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錯功能,例如自動容錯移轉和負載平衡。
  • 這兩個服務都提供多項網路安全防護功能,例如防火牆和加密。
  • 這兩個服務都提供多種作業系統選擇,包括 Windows 和 Linux。
  • 這兩種 VM 方案都有程式輔助和圖形介面,供您部署與管理執行個體。您可以透過 CLI 用戶端、SDK、圖形控制台執行上述作業。
  • 兩者皆可透過 SSH 或 RDP 等常見通訊協定,連至 VM 執行個體。
  • Azure 和 Google Cloud 也可以讓您不必開啟 RDP 或 SSH 通訊埠,就能安全連至執行個體。在 Google Cloud 中,這項功能叫做 Identity-Aware Proxy (IAP),而 Azure 提供的則是 Azure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差異處:

  • 雖然這兩個服務都提供即付即用計費模式,但定價結構還是有些差異。舉例來說,Google Cloud 會根據 CPU 和記憶體用量計費,Azure 則是根據執行個體的類型和運作時長來計費。

關閉研究室

如果您已完成研究室,請按一下「End Lab」(關閉研究室)。Google Cloud Skills Boost 會移除您使用的資源,並清除所用帳戶。

您可以針對研究室的使用體驗評分。請選取合適的星級評等並提供意見,然後按一下「Submit」(提交)

星級評等代表您的滿意程度:

  • 1 星 = 非常不滿意
  • 2 星 = 不滿意
  • 3 星 = 普通
  • 4 星 = 滿意
  • 5 星 = 非常滿意

如果不想提供意見回饋,您可以直接關閉對話方塊。

如有任何想法、建議或指教,請透過「Support」(支援) 分頁提交。

Copyright 2022 Google LLC 保留所有權利。Google 和 Google 標誌是 Google LLC 的商標,其他公司和產品名稱則有可能是其關聯公司的商標。

准备工作

  1. 实验会创建一个 Google Cloud 项目和一些资源,供您使用限定的一段时间
  2. 实验有时间限制,并且没有暂停功能。如果您中途结束实验,则必须重新开始。
  3. 在屏幕左上角,点击开始实验即可开始

使用无痕浏览模式

  1. 复制系统为实验提供的用户名密码
  2. 在无痕浏览模式下,点击打开控制台

登录控制台

  1. 使用您的实验凭证登录。使用其他凭证可能会导致错误或产生费用。
  2. 接受条款,并跳过恢复资源页面
  3. 除非您已完成此实验或想要重新开始,否则请勿点击结束实验,因为点击后系统会清除您的工作并移除该项目

此内容目前不可用

一旦可用,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您

太好了!

一旦可用,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您

一次一个实验

确认结束所有现有实验并开始此实验

使用无痕浏览模式运行实验

请使用无痕模式或无痕式浏览器窗口运行此实验。这可以避免您的个人账号与学生账号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导致您的个人账号产生额外费用。